2021年9月24日,华新中学所有教师集中于一号楼四楼,参加了主题为“博习善导,启慧共创”华新中学全员导师制培训活动,此次活动诚邀上海市德育正高级教师付丽旻老师为我们带来讲座,所有人在欢声笑语中收获颇丰。
首先,活动由副校长尤凤英老师主持开展,谈及学校的教风,依托学校“习慧”文化的内涵,本次会议重要指示旨在让与会教师研读、领会“华新中学全员导师制”的方案,为下周将开始的导师与学生的匹配工作做铺垫,根据教师的班级、特长、学科等考量因素,初步拟定分配的班级。尤老师指出,导师工作要有质量的完成三项“规定动作”:一次学生家访、一次谈心谈话和一次书面反馈。十一长假后,学校将集中安排所有导师进行一对一家访工作,使老师与学生彼此成长,“启慧共创”。
其后,资深班主任付丽旻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讲座《良师益友,智慧陪伴》。
她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她说:“教书育人是一件事情。”而正是因为这合二为一的宗旨,全面导师制志在必行。因此,用什么资源、用什么方法,怎样去解决问题,是我们每一位导师共同面临的难题,而这场讲座便为我们提供了方法和策略。
付老师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全员导师制的岗位角色定位
学生导师的岗位角色是陪伴者、倾听者、沟通者、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是一个情绪出口,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未来担任导师的时候,当孩子遇到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疏导他的心理,关注孩子的诉求,才是导师应有的态度,我们的职责是做好最后一层屏障。如何融入学生导师的岗位角色呢?付老师提出应该回归初心、以人为本、合作共生、教学相长。遇到问题时,应定期头脑风暴,定时反馈,及时做好备案。其中“懂、等、诚、安、爱、细、法”是与学生建立互信的重要方针,由此,不难看出,导师的责任是艰巨的,而导师的角色定位必须要清晰。
二、学生导师与学生沟通的策略
付老师强调我们要听懂孩子的潜台词。在这一部分中,她讲了很多的成功案例,让我们重识了“青春期”的孩子,让我们认识了负责的“电脑管理员”,让我们聆听了“身体17,内心80”的青少年的心声,而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付老师始终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她指出,导师与学生沟通的策略主要可以通过引导认知改变,逐步改变结果;利用同伴影响力,同伴互助,引导学生从客观角度换位思考,见贤思齐;能够产生共情,是与孩子良好沟通的不二选择,她幽默地表示“有人懂比有人爱”更让人欣慰!
三、学生一般性问题的危机干预
就学生的危机干预而言,付老师表示“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因此,每位导师可以从四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1)做好预设,理清困难和问题——不回避、有准备。
(2)做好调研,了解诉求和压力——有针对、有预案。
(3)职业防护,接纳自己的情绪——有觉察、有边界。
(4)自我情绪管理第一步就是接纳问题的存在从容应对。
她指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导师应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调动学生的力量,家校互动,协同育人,强调了互相理解、真爱育人的重要性。
四、情感教育要让孩子充满希望
最后,付丽旻老师告诉我们,情感教育需要智慧的方式:正视早恋问题,正确引导情感发展,控制显性行为,教会孩子会爱、会撒娇、会担当,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
培训活动随着全场的掌声落下了帷幕,全员导师制却在这轰鸣的掌声中开启了篇章。今天的培训活动,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爽朗的笑声,更多的是丰富的经验。我们也深知,我们肩上的担子不容松懈,正像付丽旻老师所言,我们不能把问题抛给家长,也不是把问题丢给学生,而应实现“大手牵小手”,真正做到“为每个学生创造美好的智慧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