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为了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2022年5月22日,在劳动教育周刚刚落幕不久的周一,华新中学又开展了以“扬劳动精神,为成长赋能”的校级主题班会展示活动。本次班会课由六4班班主任沈悦老师承担,全校班主任、年级组长、大队辅导员和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约六十位老师参与观摩和评课。
沈老师的主题班会以五个环节展开,环节(一)追根溯源,析“劳动”。旨在通过对“劳动”的感性理解、字典概念和汉字字源发展的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环节(二)联系生活,说“劳动”。通过播放学生家中劳动的视频和照片,交流对劳动的体悟,引发对劳动精神的思考。环节(三)案例商讨,论“劳动”。通过情景的辨析和纾解烦恼的建议,引导学生明白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激发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环节(四)精神归纳,悟“劳动”。通过劳动方法、技巧的指导,培养劳动精神,并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所有劳动者。环节(五)活动总结,诵“劳动”。通过师生合作诵读《劳动者之歌》,学习传承劳动精神,并将其运用到学习中。
沈老师虽然今年第一年担任班主任,但是为我们呈现了一堂主题明确、环节清晰、学生活跃、效果明显的主题班会课,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听课老师评课感想:
沈老师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现状,从“劳动”一词的起源说起,以贴近生活的活动与表达,带着学生一步步地探究劳动的真谛。
在整个班会课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在老师的循循诱导中明确的劳动的方法,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劳动精神。还结合“慧”劳动打卡,明确了劳动的本质、劳动的方法和技巧,领略了劳动带来的快乐。
——张润老师
教师素养:教态自然,富有亲和力,语言表达能力一流,恰当把握课堂节奏,作为职初教师,实属难得。
学生反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很好地投入到学习和探讨中,体现班级整体氛围,也说明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侧重于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引导十分到位。
活动过程:课程设计能够符合知、情、意、形的基本要求,问题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一定的思辨性,符合时代主题。
育德效果:相信能够在学生的心中种下更多的劳动种子。
——赵玉峰老师
1. 精心准备,积极筹备。大量中队平时活动的照片,体现了班主任精心的组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充满智慧。
2. 认真选材,合理安排。从队员身边的学习生活入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学生身临其境,更易投入到活动中去,效果很好。
3. 精选主题,教育学生。内容的选择上,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4. 环节教育,紧密衔接。活动中既有教师的示范引领,又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同时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氛围更饱满。
5. 活动精彩,意义深远。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起到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
——于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