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线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条线通知 > 正文
华新中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03-08    作者:华新中学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中小纵向衔接、家校社横向贯通的课程体系与实施体系,依托青浦区“上善”育人品牌,根据华新中学“十四五”整体规划,在“为每个学生创造美好的智慧人生奠基的”新的核心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持续推动我校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探索“习慧育人”的创新发展之路。

二、工作思路

1.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规划力、执行力。有序落实十四五德育工作的责任清单和重点实施项目。加强德育研究的洞察力、思考力,充分挖掘“习慧育人”的文化源流、核心内涵和育人价值,深化“习慧”育人实施路径的研究。

2.加强学校德育的领导力、创新力。完善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校一案”。系统实施劳动教育综合育人项目,注重五育融合、整体实施。

3.加强队伍建设的凝聚力、行动力。建立健全心理、家教联动机制,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聚焦培根铸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启动实施“习慧”育人拓展课程和融合课程。

坚持“一体化”理念,深挖“习慧”育人内涵,以培养具有“善德立人、身心同健、爱学合探、深创显慧”核心素养的特色“习慧少年”为目标,构建“习慧”育人的分层目标、实施内容和评价方案。

坚持五育融合、系统规划、整体实施,加强“习慧”育人实施策略和推进路径的行动研究,持续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校本方案的完善和建设。基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系统架构学校课程育人图谱,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五育融合”的校本化系统实施的“习慧育人”立德模式构建,将“习慧”文化融入三类课程,建设育人目标有序渐进、德育内容贴近生活、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汇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的“习慧”系列特色课程,共同营造五育融合、整体实施的育人新生态。继续开展第二届华之慧文艺节的活动。

2.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探索形成学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思政“大课堂”合力育人的协同机制、课程开发机制、资源整合机制、联合研修机制。

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语文、历史和其他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准确把握各门学科育人目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深入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因地制宜开发富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和校本思政课程。组织中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时事课堂”展示交流,形成“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典型课例、优质案例。

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微博等平台,开辟学习宣传栏目,开展网上研讨交流、知识竞赛等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型网络平台创建掌上课堂,构建一体化网络教育体系,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视频化、故事化,以“微互联”推进“大学习”“大思政”。

3.抓实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结合学段特点和学校实际细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践行每一项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完善中小学校规校纪,建设良好校风班风学风。

4.持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强国复兴有我,理想照亮未来”青浦区中小学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活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组织开展好本校2022-2023年度“新时代‘上善’好少年”(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并推荐优秀学生到区级参加相关评选活动。

持续推进抗疫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充分挖掘中华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引导学校开展生动性、针对性、趣味性强的主题活动。比如,青浦区“上善少年”修身讲堂系列活动。组织参加“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

5.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

完善我校的劳动教育一校一案。在校本劳动岗位的基础上,与各级各类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合作,以职业体验、实习实训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在各年级分别开展劳动课程,六年级采草莓活动,古镇寻宝活动。八年级赴捞福来蔬菜基地采摘活动。七年级赴华新消防站职业体验活动等。

学校少工委和唐仲英爱心小分队一起开展好3月5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学生志愿服务意识。

围绕劳动教育,在劳动时间的基础上,召开一次“劳动:幸福的源泉”主题班会,展示前期劳动教育的阶段成果。

6、充分发挥好学校少工委的功能。

加强学校党组织对学校团委和少工委的领导,进一步强化班、团、队、会的作用。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明确学校少工委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确保少先队活动时间,初中每周安排1课时。组织少先队员参加庆六一集会活动,做好推优入团工作。增强队员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仪式教育,做好开学典礼、八年级学生的14岁生日礼活动、九年级学生的毕业典礼等。学校团队一定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聚焦协同共育,构建学生健康发展守护网

7.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

全面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强心理专职教师的培训和配备,推荐更多教师参加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专项培训,提升我校心理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全体教师育心能力。组织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将区心理中心心理热线的知晓率与服务效能通过学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告家长书等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告知全体师生和家长。健全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网络,强化分级网络的预警防控作用,研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规范指南,加强医教结合,做好个别化干预与支持。

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严格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做好本校卫生健康工作的基础上,扎实有效的落实好晨检午检制度,并做好卫生保健老师、全体教职工、班主任、后勤工作人员的各级层面的防疫培训。做好信息排查报送工作、晨检、午检、全日健康观察和巡查工作。推进国家级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丰富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要求,降低近视新发率。做好禁烟宣传教育

切实加强法制和禁毒教育。为了确保法制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学生实际,我们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作为主要的宣传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

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常抓不懈,确保师生校园安全。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对社会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依法严肃惩处。继续依靠家长平安志愿者队伍,维护校门口交通安全。定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

8.强化家庭教育指导。

进一步优化多元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建设。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建设,持续办好家长学校和云上课堂。探索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骨干教师培训,着力提升我校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力。

9.完善校外育人共同体建设。

坚持知行合一、协同育人,统筹区域资源和校外教育合作平台,深化开放、协作、联动的育人机制建设,持续推进校内外合力育人共同体建设。积极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和综合实践育人的行动研究。开展好社会实践、研学探究和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综合实践教育。通过区域内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国防、民防主题教育活动。

(三)聚焦研修赋能,提升骨干队伍专业素养

10.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

加强校内德育队伍的建设,完善班主任上岗培训、在岗培训、骨干培训有机衔接的班主任(辅导员)培训体系。推荐多名青年班主任和骨干班主任参加第四期“青浦区班主任工作室”,成为学员。搭建德育骨干队伍专业成长平台,推动班主任骨干团队集群化发展。

充分发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教育发展战略合作的机制作用,不断丰富和拓展区域德育战略合作项目,组织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参加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加强长三角地区德育工作的交流学习,资源共享,智慧分享。

11.深化全员导师制内涵建设。

推进全员导师制背景下整体提升教师育德能力的行动研究,配合区德育科组织开展全员导师制推进工作中期调研,深入推进全员导师制建设,组织参与全员导师制骨干教师培训。征集遴选师生关系、家校沟通典型案例和“创建温馨教室,和谐生生关系”为主题的典型案例。

积极参与城乡德育共同体主题研讨,分学段交流分享全员导师制实践智慧和有效经验,完善“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