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认真领会青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教育综合改革”和纪念去“青浦实验”四十周年为契机,全面落实《上海市初中2018学年度课程计划》。以“为每个学生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奠基” 为核心理念,以“传承、创新、发展”为新学期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华新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不改初心,励精图治。深入贯彻“绿色指标”,切实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1. 力争六-八年级期末考试列联考初中前列、九年级一模考试列农村初中前列;
2.认真参加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的复评;
3. 认真开展新课堂教学季活动和青年教师的专题教学研究活动,为学校优化师资结构,储备、培养名优骨干教师奠定基础;
4. 认真组织和开展四十三届“华中之秋”体育节;
5. 认真组织和开展第十一届“华中之冬”科技节;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
利用教工大会、教研活动、年级组活动等学习的形式,认真学习“绿色指标”、《上海市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青浦区中小学学科教学常规》和《上海市初中2018学年度课程计划》,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完善并做好我校各学科的教学常规。以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深入推进二期课改,进一步促进理念更新。重视学校教育内涵建设,在区重点实施的《“养正务本”教育内涵建设实验》项目实验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推进“新课堂实验”,开展“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深化“行动教育”范式下的教、研、修一体的教师培训,提炼和创生新的教育教学经验、理论成果,传承创新“青浦实验”。
(二)加强基础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夯实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导处要坚持检查与指导相结合,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等教学环节的检查,加强对薄弱学科,薄弱教师,教学薄弱环节的指导,引导教师查找薄弱环节,改进教学方法,采取补救措施,切实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进一步探索二期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新模式,不断优化教学常规,向管理要质量。
2.贯彻“绿色指标”,提高教师的理性认识和行为自觉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再读“绿色指标”,教师对照一项或几项指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体会、找差距,真正做到提高教师对实施“绿色指标”的理性认识和自觉的行为转变,努力实现课堂的“绿色转型”。每位教师都要以“有效课堂”和“有效作业”的实践探索为重点,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探索“学习负担”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推进“学科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认真落实区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根据上级部门制定的学校课程、课程标准实践细化、作业训练、教育活动经验、考试测评等5个体系要求,建立本校学科建设的检查、指导和激励机制,整体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教导处要继续以“学科主干知识研究”的学科建设项目研究和校本作业的研究与收集整理为切入口,理清教师本专业学科知识体系。教研组要将作业列入课程执行力的重要环节,摈弃照抄照搬教辅资料的做法,加强作业“校本化、层次化、多样化”的实践研究。重视学生个别指导。教师要努力纠正“低效讲解、低效活动、低效练习”等教学现象。要重视第一教学时间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备课中对教学过程的思考要深远些,对教材要进一步深层次地理解;在教学中除了讲与练以外,要给予学生思考、理解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提高习题课、复习课的备课与上课质量;要注重备课、上课与作业的一致性;要关注练后的分析与改进。
4.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进一步完善本校课程实施方案,从课程规划、实施、管理、评价等环节加强专业指导和支持,不断提升课程的领导力;全面执行市颁课程计划,科学、合理编制学校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系统思考,构建并实施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自主化、个性化课程方案。充分利用城乡教育共同体平台,在开放、互动中不断共享、完善和提高。本学期学校在积极用好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科技教育、环境教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编写。教研组要进一步探索三类课程的整合,积极开发有关领域的拓展型课程,在基础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开发学生感兴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知识作为拓展内容,组织教师编写成教材,形成具有年级特色和学科特点的拓展型课程。积极参加区拓展课程的征集和评选活动。
5. 探索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前几年实践较为成功的基础上,初三将继续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达到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最大可能的提高。
(三)加强师资培训,重视队伍建设
1.深化校本研修,大力推进“学科建设”行动。认真落实《青浦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到“目标清晰、责任明确”,牢牢把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线,抓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等方式,深入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三实践两反思”活动。围绕新课程、聚焦新课堂,以“深化教育内涵发展”思想为指导,以“学科教学能力建设”为重点,带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带动教学质量提高,带动素质教育推进。所有教师在本学期内完成一次校内实践课,期末上交一份 “三实践两反思”案例;在学期中开展新课堂教学季活动。
2.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通过外因驱动(“老带新”、“专家指导”、“外出学习”)与内因需求(自身态度等)等方式,努力使之迅速成为合格教师,乃至优秀教师。建立青年教师带教制度,为3年内的青年教师指定老教师带教。青年教师应端正工作态度,主动、虚心地向老教师学习,使自己能迅速地从职初教师 ——合格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方向发展,努力缩短成长期。本学期内将组织四次青年教师的专题教学研究活动。
3.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关注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注重以“学科成熟”为重点的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城乡联动、校际互动、专家指导等形式从教学业务上,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学科组研究功能,依托学科优势、研究学科弱势,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教研活动,为培养研究型教师搭设舞台。区(镇、校)的骨干教师、教坛新秀要在区、片、校内多上展示课,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培养以及日常教育工作中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注重骨干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充分利用学校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教师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实作能力。在重视优质课引领的同时,加强常态课质效的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教师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实作能力。本学期积极组织我校各科骨干教师参加区名优教师的评选。教导处加强校本资源平台建设,教师要积极参加区层面的资源征集活动。
继续组织我校教师参加市2018“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鼓励教师多“晒课”,晒出“优课”。“晒课”内容为上海版各年级、各学科教材,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公布目录为准。所提交的“晒课”内容应包括一堂课完整的教学设计、所用的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
(四)其他工作
1.加强学校特色——科技教育。在成功申报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校科技教育内容,今年认真参加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的复评;。学校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增强科技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数量,落实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开展科技教育、竞赛活动,举办第十一届“华中之冬”科技节(11—12月),推荐优秀学生参与区、市组织的各类科技创新项目活动和比赛,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加强校本科技课程建设。
2.提高体育、艺术等工作的实效性。认真执行《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艺术等工作,努力促进学生养成有利于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良好学习和生活方式。认真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学校有比赛”的目标。不断提高体育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重视考试项目的练习,提高测试成绩。同时每位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特长至少带好一个训练队(孙立志:三棋队;李楠:足球队;陈波:篮球队;蒋凡:乒乓队;沈炜涛:踢跳队、羽毛球队;董仲冉:田径队),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实力。认真督查训练队及布训项目的业余训练。本学期将举办 “华中之秋”体育节暨第43届华新中学秋季田径运动会和踢跳比赛。进一步加强学校艺术工作。在美术教育发展势头较好的情况,加强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品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区戏剧比赛、青浦区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展等活动。
3.坚持科研兴教,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教育能力。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不断进步的基础上,需大家再接再厉,进一步提升教育科研的水平。教师要结合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以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深化学校的内涵建设。
以学校主课题《科技创新教学的校本课程和创新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为抓手,加强教科研工作,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继续推进科研兴校战略,各课题负责人根据开题情况和课题内容,认真组织好课题研究等有关工作。本学期将继续动员广大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研究方向,积极申报校级课题,努力构建以校级主课题为依托的课题群。切实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学校科研工作上一新台阶,不断提升学校品质。
4.重视专用教室(理、化、生、劳技)的管理,帐目登记、器材管理严格符合要求,实验率达100%并做好记录。其他专用室如卫生室、音乐、美术、体育器材室、电脑房、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应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
5.积极发挥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为教师提供一流的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足够的养料,并积极开展读书读报活动。
6. 进一步规范学生学籍管理,严格控制留级率(不超过本年级的2%)和大龄退学率(不超过全校的1%)。
7.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规范语言文字,努力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新学期教师100%用普通话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用普通话交流。组织学生参与对所在地区公共场所规范用字的检测,规范语言文字,认真开展第二十一届推普周宣传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国语言文字水平测试。
8. 利用午会课开展环境教育、民防教育、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和时政教育等专题教育。
9. 抓好毕业班工作。根据本届初三的实际情况作正确的定位,探索分层教学法。使学生在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达到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最大可能的提高。加大拔尖的力度,在提高上下功夫,争取多出尖子,同时补差补缺,力争整体成绩比初二期末考试有所提高。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 开学典礼、开学常规工作检查 2、制订各类教学活动计划(截止至第四周);
3. 推普周(第二周) 4. 初三教师会议(12号)
5.校“古诗文”大赛初赛(21号) 6.0-3年青年教师诊断课(第3周)
7. 预初绿色指标测试(抽样17号) 8. 第一次阶段性考试(29号)
9.四十三届“华中之秋”体育节(30日)
十月份
1、各年级学生座谈会 2、青年教师试卷命题及反思 3、踢跳比赛
十一月份
1.初三学生绿色指标测试(1号) 2. 期中质量抽查(8、9号)
3. 新课堂教学季活动(11周) 4. 期中常规检查、期中质量分析会
5. 区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12周) 6、青年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形成新的教学设计
7、“华中之冬”科技节(11月-12月)
十二月份
1. “华中之冬”科技节闭幕(12月) 2、第二次阶段性考试(15周)
3.青年教师学期总结汇报课(17周)
一月份:
1、八年级历史,七年级科学绿色指标调研(4号)
2. 六年级—八年级期末考试,九年级一模统考(14、15号) 3.期末质量分析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