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8 日上午,青浦区华新中学迎来了一场聚焦生态文明教育的盛会 ——“关注绿色发展 共筑生态校园 —— 青浦区生态学校建设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上海教育电视台进行全程转播与深度采访,来自上海市、青浦区及华新镇的领导、教育专家、学校代表、企业导师、家长与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生态校园建设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经验,为推动青浦区域生态文明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次活动由华新中学教学处副主任、科技分管领导付丽娜老师主持。
多方共议生态教育,顶层设计指明方向
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青浦区教育局副局长黄亚妮首先致辞,她强调生态教育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学校特色化、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路径。她呼吁学校强化顶层设计,以课程为引领,推动全员参与,通过交流互鉴构建生态教育新格局,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华新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徐剑峰随后分享了地方政府在生态教育中的实践经验。她指出,华新镇通过打造实践基地、推动社区与学校共建,构建了 “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学
校实践” 的立体化教育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沉浸式的生态教育场景。她表示,政府将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助力生态校园建设与区域绿色发展同频共振。
国际生态学校授旗,多元协作结出硕果
活动现场,最引人注目的当属 “国际生态学校”(Eco-Schools)授旗仪式。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杜龙刚为华新中学郑重授予旗帜,标志着该校在生态文明教育领域的探索获得国际认可。2024 年,华新中学凭借在环保实践、课程创新、校园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突出成果,成功跻身 “国际生态学校” 行列,成为青浦区生态教育的标杆。
荣誉的背后是多方协作的努力,这份沉甸甸的 “国际生态学校” 旗帜,凝聚着政府部门、高校智库、企业机构、社区组织与家校力量的协同智慧。活动特别设置的聘书与荣誉证书颁发环节,正是对多元共治格局的生动注解。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孙伟华获聘 “生态学校建设专家”,5 家实践基地(上海上药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绿衍水务有限公司等)及共建单位代表、家长代表被授予 “生态学校建设导师”,30 名学生生态委员获颁荣誉证书。这一环节彰显了政府、高校、企业、社区与家庭在生态教育中的协同作用,印证了 “大生态教育” 格局的构建成果。
专题研讨凝聚智慧,经验分享赋能发展
在专题研讨环节,上海师范大学孙伟华副教授以 “上海市国际生态学校项目申报现状分析” 为题,深入剖析了当前上海地区生态学校建设的挑战与机遇。他结合全市数据与典型案例,提出 “以评促建、以建促育” 的发展策略,强调将生态教育融入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性,为各校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作为实践典范,华新中学的经验分享引发广泛共鸣。华新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玉明分享了我校 “探索植物多样性 孕育生态文化家” 的创建经验。华新中学自2021年9月起正式将“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的项目纳入学校的发展计划之中,并面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一个全校共同关注生态环境、践行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并将生态教育置于育人的核心位置。学校围绕国际生态学校 “七步法” 这一行动纲领,深度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全力探索一条别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致力于通过“植物多样性”这一独特视角,将生态文化融入师生的心中。通过课程融合,让生态教育的理念在各个学科中生根发芽;借助实践创新,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探索热情;依靠校社联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生态建设。
随后,围绕 “青浦区大中小幼生态绿色一体化育人合作模式”,各学段及机构代表围绕全链条生态教育体系构建展开深入交流,形成 “分层实施、资源互通、协同创新” 的共识。
教育学院附属幼儿园园长戴惠琴提出 “校际间共享生态园地” 理念,强调通过与周边中小学联合搭建具象化生态空间,让幼儿在种植、观察、游戏中建立基础生态认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青浦实验学校校长张葳分享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实践经验,提出 “课程体系与场景空间双轮驱动” 策略,依托学校特色生态教育资源,形成 “认知 — 实践 — 创新” 的递进式培养路径,实现小初阶段生态教育的自然衔接;青浦一中副校长浦真针对完中学段差异,提出对于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学生实行生态教育分层策略,引导学生实现从生态“践行者” 到 “研究者” 的角色升级;华新中学副校长尤凤英强调 “镇校企合作” 的实践价值,依托华新镇搭建的上药杏灵药业、绿衍水务等校外基地,依托“校镇企” 三方联动模式,打破校园壁垒,为各学段提供跨领域实践场景,强化生态教育的现实联结;青浦区青少年活
动中心主任沈军明提出构建 “以赛促学” 的跨校协同平台,同时推进 “生态研学共同体” 建设,促进全区教育资源流动共享;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杜龙刚则呼吁对接市级资源,建议将 “生态志愿者招募”“国际生态学校交流” 等项目下沉,形成 “市级引领 — 区域统筹 — 基层落实” 的纵向联动机制。
此次讨论凸显了青浦区生态教育从 “单点突破” 到 “系统建构” 的转型思路:通过幼儿园 “体验启蒙”、中小学 “课程贯通与实践拓展”、高中 “研究提升”,结合区域资源整合与市级平台赋能,形成覆盖 “认知养成 — 能力提升 — 责任担当” 的全学段链条。
总结展望:构建生态教育新阵地
青浦区生态环境局党组织副书记、副局长胡国新在总结发言中提出三点期待:一是学校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生态理念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二是强化 “家校社” 协同,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教育共同体;三是聚焦创新实践,打造具有青浦特色的生态教育品牌。他在发言中再次鼓励广大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低碳、环保和可循环理念,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共建美丽生态环境。
此次研讨活动不仅是一次经验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生态教育的动员令。随着 “双碳” 目标的推进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青浦区将以 “国际生态学校” 创建为抓手,持续探索绿色教育新范式,为培养具备生态素养与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让绿色发展理念在校园内外落地生根,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