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下午,以“关注深度学习,促进绿色评价”为主题的区七、九年级数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东片十所学校代表及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参加,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汪晓勤专家、区数学教研室专家李雪峰老师莅临指导,本次活动由华新中学教研组长朱敏老师主持。
本次研讨活动共分为课堂展示、教师说课评课、专家讲座三个环节。
课堂展示由我校马一超老师和胡慧丽老师分别代表七、九年级进行执教。马老师以《10.5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第一课时为教学内容,通过13世纪《计算之书》上的分钱问题来让学生感受到分式方程来源于历史发展的源流以及解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以及增根的产生让学生感受探究之乐,最后以时间为序将增根产生的历史与学生进行分享,体现了方法之美,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从而激励学生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体现了德育之效。胡老师以《27.2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的第一课时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数学概念及定理的学习,通过运用几何画板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弧、弦、圆心角、弦心距的概念,以及圆的旋转不变性。教学过程中以生生、师生、生我、生本的对话,丰富了课堂的形式,让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随后两位老师分别进行说课,均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特色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会的老师作了互动点评,老师们表示两位的课都是十分注重概念的产生、探究的过程,格式的板演。对于马老师的课希望能对学生探究出的多种解法进行点评,指出相应的优缺性,对于胡老师的课期望提高语言表达的精简、高效。
区教研员李雪峰老师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的课堂,他指出只有注重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尝试探究、追根溯源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敢于挑战,这也是我们需要培育的学科素养能力。
最后由汪教授做了HPM专题讲座——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价值。汪教授先以歌德在《颜色理论》序中所提到的一句话“一门科学的历史就是这门科学本身”,让所有教师感知到教书不是只遵循教材的逻辑序,而是要懂知识间的历史序,学生间的心理序,这样才能成为更加专业的教师。讲座先阐述了数学史与教师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数学文化包含一般内容知识、水平内容知识、专门内容知识、以及内容与课程、教学、学生知识六大内容,接着对于HPM课例研究的流程进行了说明,最后从知识之谐、方法之美、探究之乐、能力之助、文化之魅、德育之效六大板块通过生动丰富的教学实例让老师们对于如何将数学史巧妙地融入课堂有了更清晰地实践方法。最后教授通过明代数学家徐光启的一句话最作为讲座的结尾“吾迎难,难自消微,必成之”。这是给学生的激励,亦是给同仁的共勉。
教研活动是短暂的,但是相信在参会教师心中已经埋在了一个种子,那就如何将课堂塑造的更加饱满,让学生乐于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