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23日下午,和煦的阳光承载着知识的芬芳,青东片四叶草研修共同体的语文人相聚华新中学2号楼2楼录播教室,开展华新中学教学节暨青东片四叶草研修共同体主题式课例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以“核心素养视野下单元单篇学习任务设计”为研修主题,由教学展示和评课研讨两部分组成。活动由华新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四叶草研修共同体主持人马喜增老师主持,具体流程如下:
一、教学展示:
与会老师们先后观摩了李雪婷老师执教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和王水霞老师执教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李老师从温习七年级第一单元的自读课《雨的四季》入手,兼顾《春》和《济南的冬天》,回顾写景抒情散文的学习方法,并归纳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总结共性、发现个性。再通过赏析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人的活动,来领会作者所表现的生活情趣及审美体验。执教中,李老师还尤其关注学生朗读的语调与情感,并能给予恰当指导。最后,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关注自己的学习经历,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王老师首先借助线索梳理情节,再通过词句的品析,分析菲利浦夫妇的人物形象。接着通过对小说中“我”对于勒叔叔态度的探究,领悟文章主旨。最后通过设定两个情境作业:若瑟夫想给于勒叔叔写封信/辛苦攒够钱的于勒,十年后又给菲利普夫妇写了一封信,来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评课研讨:
两位执教老师简短说课后,听课老师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观察点进行评课。白鹤中学李老师认为李雪婷老师这节课,通过思维导图给了学生回顾旧知和归纳路径的抓手,即使容量很大,但整堂课条理清晰,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令人眼前一亮。王水霞老师的课比较新颖,对初三的学生提高了思维容量。原思源中学的姚老师对于李老师的课给予肯定的同时,在主旨把握上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冯佳倩老师认为李老师很有亲和力,课堂时间把握准确,给学生支架和自主发言的机会,运用了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王水霞老师的课将重点放在人物的分析上,围绕于勒梳理情节,如果能延伸社会背景会更好。
孙鑫老师认为两位老师都精心设计,准备充分,目标的制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既体现了三维目标,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适度。李雪婷老师善于提问,层层递进,有较好的育人价值。而王水霞老师的课,关注到了不同的叙述视角,以及“我”对于勒的称谓变化。
随后,刘佳莹老师认为王水霞老师上课思路清晰,由点到面,多元化地评价了人物,以读促写,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对人物进行刻画。胡冬梅老师认为李老师和王老师将不同的文体上出了完全不同的味道,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了教师引导作用,作业设计也有很高的针对性。
活动最后,马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课堂展示给予充分肯定,相比最初的磨课阶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能从单元视角下思考课堂的教学目标,能落实新课标视角下的核心素养要求……
同时,马老师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希望每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意识观,即从大处着眼,结合单元视角、单篇教学和新课标视角去考量。二是设计观,即从小处着手,选点适切,细化环节。三是执教观,即勤能补拙,养成磨课试上、文本解读、课后反思、及时记录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研修习惯,不断提高语文人的为师底蕴。
通过本次研修活动,青年教师在展示自我,历练自我的同时,与会教师研讨切磋,互学共进,进一步促进了彼此的专业化成长,而这一切都将助力青东片四叶草研修共同体的语文学科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