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春意闹枝。伴着春日的和风沐雨,华新中学英语学科组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以名优教师展示活动为平台,积极开展“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新课堂实践和研究,旨在通过为期两周的课堂展示活动更好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和教师专业能力,将知识的甘霖与匠心的凝露一同播撒在春日校园。
4月3日张润老师执教《初中英语(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二学期》Unit 6 Reading: 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一课。
执教过程中,张润老师从大单元的视角出发,从what、why、how三方面深入研读语篇,充分结合学生学情,在阅读课中运用表格归纳等环节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能,在整体阅读时充分感受语篇中任务情感,体会勤奋努力、未雨绸缪的意义。并在读后环节,设计有故事续写环节,来检测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提升思维量训练和想象力空间,并通过对比前一单元童话故事的文本题材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归纳梳理寓言故事的题材特点,将知识前后衔接,融会贯通。
祁璐璐老师执教《初中英语(牛津上海版)九年级第二学期》Unit 5 Reading: 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第一课时。
这一课是小说家马克·吐温所著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一个故事“汤姆漆栅栏”的简写版。祁璐璐老师通过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梳理概括记叙文文本要素,帮助学生在读中环节中梳理划分段落层次。通过英语阅读中的略读、细读的不同的阅读方式,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及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构成、人物情绪递进、主人公的“圈套”和人物性格特点。
张瑾老师执教《初中英语(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二学期》Unit 5 Writing: Learning from model students一课。
这一课是以“向模范学生学习”为主题的写作课。张瑾老师挖掘了教材的深度,透析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将课堂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聚焦在运用关于人物品质的描述性形容词和“although”句型进行作文写作。同时张瑾老师拓展了教材文本的广度,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丰富了语篇内容,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围绕“你认为谁是模范学生”“模范生身上有哪些品质”“我们可以从模范生身上学到什么”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学校、生活、社会三个角度发现并学习模范生身上的闪光点。
在教学设计时,张瑾老师选取并结合实际设计了配合课堂教学所需的“课中作业”,原本以文字类型呈现的学习任务,经数字化平台“转型”为兼具语音、图片、文本的立体化“智慧学习任务”。充分利用三个助手平台的功能,分别为学生设置了录音任务、配对任务以及拍照任务,并通过平台所反映出的操练情况,及时给学生进行纠错和反馈,使得整堂课的教学导向更具针对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灵活、高效。
4月10日,周丽雅老师执教《初中英语(牛津上海版)六年级第二学期》Unit 7 Reading: Travelling by bus一课。这一课中,围绕“公交出行方式的变化”话题展开,引导学生在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公交出行方式的不同,并在迁移创新环节中输出延伸性的独立思考“未来的交通出行方式”。周老师在执教过程中构建起了以阅读为起点,通过语言输入,最终形成“说”的输出,达到“以读促说”的目的,实现在情境化教学中,从理解认知到实践交际的连结。
名优教师展示活动的开展,既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平台,又为全体教师互观互学、交流探讨创造了机会。老师们将以名师为引领,虚心学习,砥砺前行,让课堂精彩持续绽放!